-
中金:看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远期巨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关注有机胺等行业发展
2019年12月,“欧洲绿色协议”指出,到2050年欧洲将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地区。2020年9月,总书记宣布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至今,全球多数碳排放大国已确认在2050-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本篇中,我们将回顾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近况,并前瞻其技术与成本发展路径,从技术的维度来探讨化工行业在碳中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021-05-30 20:11:4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93.html -
商业银行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策略建议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05-27 14:40:4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50.html -
如何做好碳中和、碳达峰?专家建议开展碳标签的探索与实践
今年以来,“碳中和”、“碳达峰”已经成为热词。红星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在全国首创提出了“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通过构建“人人关注2021-05-25 14:28:5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84.html -
储能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建议
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2021-05-24 18:17:4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57.html -
全国人大代表罗霞:建议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中和
“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是各国碳中和行动的关注重点,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有重要影响。”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罗霞聚焦碳中和领域,建议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中和。在她看来,未来我国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减排难度和减排潜力也将随之增大。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1-05-27 19:32:3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15.html -
省能源局赴阳光电源公司开展可再生能源“十四五” 座谈调研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刘健同志率队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并召开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座谈,听取可再生能源企业关于“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产业发展思路和意见建议2021-05-24 10:23:5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11.html -
企业为何不积极消费绿色电力?
我国要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电力消费是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因消费观念滞后、投入成本大、市场交易机制欠缺等诸多因素制约,企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态度并不积极。专家建议,进一步开放绿色电力参与电力市场化政策、完善“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制度,体现绿色电力和“绿证”环境价值,融入全国碳交易体系,提升企业绿色电力消费需求。2021-05-23 19:13:1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90.html -
马湘山:应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予以明确
2021年4月21日上午,由中国绿发会法工委和政研室牵头举办的“《碳排放权交易暂行条例(草案)》讨论会”在京召开,围绕碳排放权交易实践问题和建议、《草案》研讨建议与意见进行重点分享并展开互动讨论。此次会议在绿会融媒百家号、微博、B站等进行视频和图文直播,有7000余人在线参加了该会议。2021-05-23 17:54:1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43.html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本报告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2021-05-22 18:02:5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07.html -
碳金融:建议建立碳监测局,计算碳排放
碳金融的问题与碳交易类似。既然碳太多,就应该要限制,越限制它的价格就越高,同时表现为高收益。碳价应该是高的,投资机构投资也会获取高收益,但是,高收益的成本谁付?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认定这个责任是谁的。2021-05-20 10:19:3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86.html